张女士,68岁,患有乙肝、肝硬化病史8余年,但期间除进行间断性保肝治疗外,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2023年5月23日,张女士因身体不适在本地医院进行腹部CT检查时发现 “肝硬化,脾大,肝右叶占位”,医生建议增强检查。6月2日,张女士在家属陪同下来到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进行治疗,门诊以“肝占位性病变”收治入院。
入院后,经上腹部MRI(核磁共振)增强检查发现,张女士肝右前叶上段占位,考虑恶性肿瘤病变,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较大,建议手术治疗。
经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及积极术前准备,定于6月8日为张女士进行“全麻下肝右叶肿瘤切除术”,手术由医院肿瘤外科马优钢主任进行。手术术程顺利,历时2小时25分,为张女士完整切除了肝右叶肿瘤。
6月15日,通过术后病理显示:张女士为肝右叶单发肿瘤,大小约4.0*3.5*3.0厘米,组织学类型:肝细胞癌,组织学分级:III级,MVI分级:M0(M0指未发现微血管的癌栓,相对较为良好,预示着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相对较低)。
张女士术后恢复良好,并于6月底顺利出院。
据主诊医师马优钢主任介绍,乙肝是导致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,部分乙肝患者由于不重视抗病毒治疗且忽视定期检查,乙肝病毒长期活跃,致使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,则很可能发展为肝癌,张女士就是这种情况。因此,马主任建议,肝癌高危人群除积极进行必要治疗外,定期筛查也尤为重要。
肝癌高危人群有哪些?如何做定期筛查?
高危人群:
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,以下任一人群:
1.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者;
2. 有肝癌家族史者;
3. 血吸虫、酒精性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;
4. 药物性肝损患者;
5.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,包括:血色病、α-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、糖原贮积病、迟发性皮肤卟啉症、酪氨酸血症等;
6.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;
7.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患者。
筛查建议:
1. 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筛查;
2.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肝脏B超检查,每6个月筛查1次。